當前位置: 首頁 >> 最新資訊 >>
最新資訊

原始點醫學精簡版

瀏覽448次 日期:2025/07/11 14:32:33
1.原始點醫學
原始點醫學示意圖


原始點醫學在理論上,認為老病是果,體傷與熱能不足為因, 影響身體的各種因素為緣。臨床上,透過觀察與按推,可判斷老 病輕重與體傷來源,並善用熱源、運動、休息與良好心態等善緣, 避開生氣、壓力、勞累等惡緣,從因處理,以防病治病、抗老延壽。 其中,觀察屬診斷,按推兼具診斷與醫療功能,其餘方法則屬保 健。可見,醫學包含理論與臨床,臨床涵蓋診斷與治療,治療又 分為醫療與保健。
 
2.疾病與衰老
首先請問大家,有沒有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?
醫療科技越來越發達,生病的人卻越來越多!
定期體檢、花大錢買保健品、年年跑醫院,但身體卻一年比一年差!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問題的關鍵就在於——你有沒有搞清楚「疾病」和「衰老」的區別!
有些狀況是 「疾病」,需要處理!
但有些只是 「衰老」,根本不用擔心!
很多人分不清這兩者,結果掉進 兩大醫療陷阱:
看到體檢報告異常,就覺得自己生病了!
醫生一句話就被嚇到,馬上吃藥、動手術,結果越治越虛!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
如果你還沒學過原始點,可能會想:「生病就要治療,這還需要分嗎?」
但如果你學過原始點,那請問: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,把這個觀念講清楚,讓別人一聽就懂?
今天這堂疾病與衰老,不只是要讓你分清「疾病與衰老」,更要教你 如何真正掌握健康,做對決策,讓身體不再被嚇壞!
來,做個小測驗!
當你拿到體檢報告,發現指數異常,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?
1.這一定是生病了,趕快找醫生!
2.先上網查查,看要怎麼辦!
3.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症狀,沒症狀就不擔心!

如果你的答案是1 或 2,今天的課程會顛覆你的認知!
如果你的答案是 3,那看看你能不能更清楚地解釋這個觀念,幫助別人不再恐慌!
現在,我們就來揭開 「疾病與衰老」的真相,看看該怎麼做,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!

疾病與衰老,你分得清嗎?
人體就像一台車,每天不停地運作,時間久了會發生兩種變化:
「車子拋錨」(疾病) → 亮紅燈,告訴你「我壞了,快修理!」
「車子變舊」(衰老) → 外觀看起來舊了點,但還能跑,根本沒問題!
所以,有症狀才叫生病,沒症狀就只是老化,不用大驚小怪!
當身體「亮紅燈」,就是該處理的時候!

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以下這些「警報」,那就代表該修理了!
  1. 不適感(身體發出求救訊號)
疼痛、痠、麻、癢、脹、悶、刺、暈、口苦、灼熱、潮熱、下墜感……
這些就像車子的警報燈亮了,提醒你「有問題要處理!」
  1. 功能紊亂(身體系統出故障)
失眠、煩躁、多汗、流鼻涕、耳鳴、耳聾、耳流膿、咳嗽、氣喘、發燒、腹瀉、便秘、小便困難、白帶異常、抽筋……
這就像車子的引擎或電路出問題了,需要修復!
  1. 體力虛弱(能量快用完了)
行動遲緩、異常疲憊、癱瘓、肌肉萎縮、聲音微弱、面無光澤、肢體冰冷、發抖、水腫……
這代表車子的燃料快用完了,需要補充熱能!
這時候怎麼辦?
  1. 按推原始痛點 → 修理損壞的零件
  2. 補充熱能 → 幫引擎加油(喝薑湯、熱敷)
  3. 適當運動 + 休息 → 讓車子跑得更順暢!
記住:「病」是身體求救的訊號,給它對的方法,它自己會修復!

西醫 和 原始點:治病方式完全不同!
西醫從果治病 → 看到檢查數據異常,就開藥、動手術
「你有骨刺,所以腰痛!」
「你膽固醇高,要吃藥!」
「你有腫瘤,快開刀!」
但事實上,這些只是結果(果),根本不是生病的真正原因!
原始點從因改善 → 不管數據怎麼變,重點是身體有沒有症狀!
有症狀,就找出體傷與熱能不足的根源!
透過按推與熱源改善體傷,讓身體自己修復!
如何維持健康,減緩衰老?
  1. 按推原始痛點,改善體傷
2️. 補充熱能,讓身體充滿活力
3️. 建立良好習慣,讓身體不生病

總結
✔ 健康不是看儀器報告,而是看你的身體狀況!
✔ 有症狀,就按推+補熱能!沒症狀,就正常過生活!
✔ 別被醫學數字綁架,健康的主導權在自己手裡!

今天,我們不只是學一個觀念,而是一種掌握健康的方法!
你願意做自己的健康主人,還是把決定權交給別人?
現在就開始,用原始點掌握健康,改變生命!
3. 癌腫瘤
癌症真的那麼可怕嗎?——從原始點看癌腫瘤

我知道「癌症」這個詞,很多人一聽就緊張。
但是,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,其實癌細胞每個人身上都有。
它就像空氣中的灰塵,存在很正常。
沒有檢查出來,不需要高興;檢查出來,也不必恐懼。

那麼,當癌細胞聚集成腫瘤,會不會就威脅生命呢?
答案是:不一定!
有些人腫瘤長得二、三十公分,生活照常;
有人全身轉移,沒有症狀,體力照樣很好;
有人癌指數超高,還活得很好。
所以,生死不是被腫瘤大小、轉移或指數決定的。

真正決定我們生命的是什麼?就是「體力」和「熱能」。
只要有熱能,體力充足,你就有力量修復,身體自然平衡。

腫瘤,就像白頭髮和皺紋,是身體的提醒,告訴你「要好好照顧自己了」。白頭髮不需要拔,腫瘤也不需要恐慌。
但真正可怕的是什麼? 是恐懼、是過度治療。
檢查、穿刺、切片、化療、放療,讓身體消耗大量熱能和體力,
結果人沒事先被嚇壞、累垮。越折騰,反而越走向危險。

那我們要怎麼辦?
「原始點醫學」教我們,不要治果,而是治因。
腫瘤只是果,真正的因,是「體傷」和「熱能不足」。
只要從這裡下手,身體自然會修復。

那怎麼從因下手呢?
第一,要放下恐懼;
第二,每天好好溫敷、外敷薑粉泥、內服薑粉泥;
用按推找到壓痛點,處理體傷,
同時改變生活習慣,吃溫熱食物、運動、保持良好心情。
熱能夠、體力夠,腫瘤自然安靜,甚至縮小。

對於原始點的朋友,你們都知道:
身體好不好,不是看報告數字,而是看有沒有症狀,有沒有體力。
不舒服就是病;體力好、沒症狀,就是在好轉。
只要堅持按推、熱源、好生活,就是最好的療法。

親愛的朋友們,不管你是初學者,還是老朋友,
請記住:
癌不是敵人,恐懼才是。
白髮不拔,腫瘤不需要害怕;
身體只需要溫暖、需要關愛。
當你補足熱能、好好調理,
身體自然會給你最溫暖的回應。
真正的健康,是你自己掌握的。
讓我們一起,學會用原始點守護自己!

接下來,
我們要一起來看張醫師經常分享的三個經典案例。
第一位,是來自西雅圖的一位子宮癌患者,
癌症超過 50 年,到現在依然健康、自在。

第二位,是膽管癌患者,到現在已經走過 14 年,
身體一樣強壯、生活正常。

第三位,是最近肺腺癌四期的案例,透過原始點最新的調理方法,
恢復得更快、更好,回到健康狀態,讓人非常感動。

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段影片,
透過真實故事,感受原始點帶來的信心與希望。
4. 診斷與治療


各位朋友,你可能會想:「原始點不就是按一按、敷一敷就好了嗎?還要診斷嗎?」其實,我們不是亂按。我們是有方向、有邏輯、有方法,才叫做原始點。

想像你家電燈不亮,你總不能一進門就拆燈泡吧?你要先看是斷電?還是燈泡壞?還是總開關沒打開?
原始點的診斷與治療就像這樣,我們要先搞清楚兩件事:
  • 這個病是「輕」還是「重」?
  • 這個症狀是從哪裡來的?
第一件事:怎麼分輕重?很簡單,看體力。
你問對方,如果他說:「膝蓋有點痛而已。」這就是輕症。
如果他說:「整個人都虛掉了,沒力、吃不下、頭暈。」這就是重症。這一步很重要,因為輕症可以直接處理體傷,熱源當配角;重症要先補熱能,不然怎麼按都沒用。

第二件事:症狀是從哪裡來的?
有人頭痛,按頭不會好;有人腳麻,其實是腰出了問題。那怎麼找出真正的原因?我們靠的是壓痛點。什麼是壓痛點?不是你原本痛的地方喔!而是「按下去才痛、按完會緩解症狀」的地方。這個壓痛點就像電源開關,你按對了,症狀就像電燈一樣亮起來;按錯了,就像一直亂敲牆壁,沒反應。
接著我們要分清楚:「症」跟「狀」不一樣。這一點很少人講清楚,但超重要!「症」是你自己會感覺到的,像是頭痛、咳嗽、肚子脹、腳麻。「狀」是外表看得到的,像是腫起來、紅起來、歪掉、硬塊。怎麼處理?「症」可能來自他處體傷,所以要從原始點(脊椎那一條)或七處去找壓痛點;「狀」一定來自患處體傷,直接在患處附近找壓痛點就好。舉個例子:嘴角破皮是「狀」,只要找嘴角附近的壓痛點,不用按背;但頭痛是症,你要按頸部或頭部原始點,看哪裡有壓痛點。
怎麼治療?三句話講清楚。
第一句:輕症——按推為主,熱源為輔,找對壓痛點,按完症狀會好,熱敷可以幫忙加強效果。
第二句:重症——熱源為主,按推為輔,用薑粉泥敷大面積、內服、配合熱食和好心情,先把熱能補起來,再來慢慢處理體傷。
第三句:壓痛點找對了,症狀自然就解了。很多人按得很賣力,但找錯地方,只是白費力氣。
什麼時候會很危險?有些人突然喘起來、抬肩呼吸、講不出話、眼神呆掉,甚至昏迷——這叫「熱能將盡」,命快沒了。這時候,什麼都不要做,不要按、不要敷、不要插管、不要輸液,讓他靜靜地走完最後一段。這就是原始點最慈悲的一面。
有些人會問:多久會好?這就像問:「我種一棵樹,要多久會結果?」答案是——看你怎麼照顧!大概的參考是:急性病1~7天,嚴重一點的急性病或合併體虛7~30天,慢性病1~3個月,重症半年以上。不怕慢,就怕你方法沒做對、熱源沒補足、壓痛點沒找準。
最後,補充一點:我們跟西醫哪裡不同?西醫是看「檢查報告」,幫你定一個名字,然後給藥、手術、放療、化療去對應。我們原始點不看病名、不看指數,我們只看兩樣東西:你有沒有體傷?你有沒有熱能不足?我們不靠儀器,不靠藥,我們靠的是觀察、按推、熱源、調理生活,用最自然的方式,把身體修回來。
今天我們講了:怎麼分輕重,看體力;怎麼找原因,找壓痛點;怎麼處理症狀與異常形態,「症」看兩處,「狀」看患處;怎麼判斷效果,體力與症狀都變好就是有效;跟西醫不同的思維,我們重根本,不是控制,而是恢復。只要這些邏輯你記住了,就不會慌、不會亂按,也可以開始用原始點,幫自己、幫別人。
5. 醫療與保健
醫療與保健怎麼搭配,才能真正改善健康?
我先講一個小故事,有位七十多歲的伯伯,因為膝蓋痛走路一拐一拐的,跑遍醫院、吃了無數藥,結果還是沒好。最後兒子聽人介紹,幫他做了原始點按推,配合喝薑湯、塗抹薑粉泥,兩週後居然能走路爬樓梯,整個人精神都不一樣了!這不是奇蹟,而是找對方法,解除體傷後補足熱能,身體自己好起來的結果。你看,身體其實很聰明,它只要有能量,就能自動修復、療癒,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給它這樣的條件。
在原始點的觀念中,醫療是用來應急的,例如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,我們要按推壓痛點、迅速處理;但更根本的,是要透過保健來補充熱源、修復體傷,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狀態。醫療像是滅火器,重點是快;保健則像柴火,是你能不能活下去的根本。講白了,一個是止損,一個是續命。
很多人以為吃藥、打針、開刀是治病,其實那只是在處理症狀,沒有解除根本的體傷,也沒補回熱能,所以病會再來。相反地,當你按推身體的關鍵原始點,又知道補充內外熱源,如喝薑湯、用薑粉泥塗抹按推患處,身體自然會有力量修復,很多老病、慢病,不知不覺就好起來了。
我再說一個例子。有位年輕媽媽,產後體虛、掉頭髮、怕冷、睡不好,醫生說是荷爾蒙失調,要吃藥調理。但她聽朋友建議,開始每天喝薑湯、按推原始點,還把薑粉泥塗抹按推在腰背部。三週後精神大增,氣色紅潤。她說:「原來只是我的身體太寒缺熱,根本不是什麼神秘的病。」
原始點保健有三個重點:
一是內熱源——喝薑湯或薑粉泥,幫身體加油;
二是外熱源——用薑粉泥塗抹按推他處或患處,找壓痛點;
三是生活習慣——保持溫暖、多運動、好心情、充足睡眠。
這三管齊下,身體就像重啟系統一樣,慢慢找回原本的健康狀態。

你可能會問,那藥呢?保健品呢?其實很多保健食品強調成分、營養,但忽略了藥性。尤其是偏寒的東西,像冷壓果汁、水果酵素、維他命、燕窩、海參……看起來高級,實際上對熱能不足的人反而有害。身體要的是溫熱、是能量,而不是一堆難吸收的成分。我們要看的是效果,不是標籤。

如果遇到重症怎麼辦?原始點強調:病越重,越不能靠傷身體的療法。
這時候不是手術、化療、激烈用藥,而是要內服薑粉泥、外敷熱源、按推壓痛點,幫助身體恢復熱能與體力,才有機會扭轉危機。原始點的方法不是神奇,是合乎自然,是讓身體自己站起來的方式。
所以說,真正能治病的不是按推、不是薑,而是你身體自己。這些方法只是助緣,幫你找回體內的修復力。我們不反對醫療,但如果只靠醫療、不保熱、不補能量,病可能會壓下去又冒出來;但若把保健做好,從根本解決問題,才能做到真正的健康。
最後,送大家一句話:我們身體有很強的自癒能力。只要學好原始點基礎理論及按推手法,生活上避開寒涼傷身的飲食習慣,隨時補充內外熱源,睡得好、心放鬆,就是最簡單的自救方法。原始點,不只是醫療方法,更是生活智能。

 
6. 影響身體之緣
 
「影響身體的緣」,講得簡單一點,就是——你每天做的事情、碰到的環境,會讓身體變得比較穩定,還是比較容易出狀況?
舉個例子。有一位媽媽,平常為了照顧家人,常常熬夜、吃飯不定時,心情也長期緊繃。時間一久,她開始覺得頭痛、肩頸痠、體力差、容易感冒。但她還是覺得只是累了,休息一下就好。一直到某天不舒服撐不住了才驚覺嚴重性。
原始點醫學告訴我們,這樣的變化,不是突然發生的,是「緣」累積的結果。什麼是緣?就是影響身體的外在條件。而這些緣,其實分成兩種:有的對我們有幫助,叫做「醫療保健之緣」;有的會傷害身體,叫做「傷身致病之緣」。
前者像是:熱敷、按推、喝薑湯、適當運動、好好睡覺、保持情緒穩定,這些能提升身體熱能,幫助修復體傷,是讓我們變健康的好幫手。
而後者,就是那種會慢慢讓身體虛掉的,例如熬夜、壓力、情緒起伏、寒涼飲食、過度疲勞,甚至是不必要的檢查、打針或手術,這些都可能讓身體的熱能消耗、體傷加重,結果就是——病來了、體力撐不住了。
但要提醒大家的是:不是說好緣就可以無限放大使用。像按推、熱源這些方法,如果太急、太重、太久,也可能讓身體負擔不了。所以原始點強調「適量、適當」,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。
總的來說,健康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累積。每天你怎麼過日子,接觸的是什麼樣的緣,身體都會一點一滴記住,然後反映在你的體力、精神、甚至病症上。
7. 熱能
 
「熱能」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抽象,但它跟你的健康、恢復力,甚至老化與走完人生的方式,都有關係。

先說個簡單的故事:
一位年輕媽媽,長期手腳冰冷、經痛、容易累,冬天一到就怕冷、常感冒。檢查都正常,就是說不上哪裡有病。後來有人建議她喝薑湯、泡腳、晚上熱敷,她照做了幾週,結果經痛減輕、不再怕冷,感冒也少了。她不是「得病」,是「熱能不足」。

你可以把身體想像成一台「會自己修復的機器」,而熱能就是它的動力來源。沒有熱,器官動不起來,修復也無法啟動。

那熱能怎麼來?來自吃進去的食物、喝的薑湯,還有外部的熱敷、陽光等等。但就像瓦斯要變成火,還需要爐子點燃,身體也要能吸收和轉化這些熱源,才能變成熱能。

而身體在工作時也會持續消耗熱能,就像你邊幫手機充電、邊用App,電還是會掉。所以熱能不是只進不出,補進去還得看吸不吸得了。這時候「按推」就像是幫身體打通瓦斯管、修好火爐,讓熱進得去、留得住。雖然按推也會消耗一些熱能,但只要方法正確,反而能提升身體吸收熱源的能力。所以我們強調:按推與熱源要一起使用,缺一不可。搭配運動、休息、情緒調整,這樣才能真正改善體傷,也讓熱能穩定下來。

那很多人會說:「我怕熱、口乾、發燒,會不會是熱太多?」其實這些「熱象」只是表面現象,是身體在撐,用僅存的熱能對抗問題。真正的根源,仍然是熱能不足。

原始點認為,不論你看起來是熱或寒,重點只有一個:從根本下手,用按推和熱源協助身體修復。那為什麼有些人吃寒涼藥反而有效?因為他熱能還夠,撐得住。但對於體力差、熱能快耗盡的人,這些藥反而會傷得更深,甚至危及生命。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,更要小心。熱能一旦耗盡,就像燈油枯竭,身體會慢慢熄滅。這時候,與其用力搶救,不如溫柔守護。少一點干擾,多一點溫暖,幫助他把最後的熱能留住,清清楚楚地、有尊嚴地走完人生。

所以,不論是想康復、想保養,還是想走得安穩,關鍵都在一件事:守住熱能,才能守住健康與生命的節奏。

 
8. 原始點
 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——身體不舒服,但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;吃藥好像也只是暫時壓住,過一陣子又復發,總覺得身體好像「沒真正好過」。這時,不妨試試一種不同的理解角度——原始點的方法。它不是特效藥,也不是什麼神秘療法,而是一種幫助身體恢復修復能力的自然方式。

原始點,其實有兩層意思:
一是身體上的特定開關位置,這些點像是人體的「總電源」;
二是一套完整的醫學系統,不只包含按哪裡,還涵蓋診斷、治療與保健。

你可以把身體想像成一棟大樓,原始點就像是每層樓的配電箱。某個地方不亮(出現症狀),不一定是那裡壞了,也許是「主電源」跳了。原始點就是這些控制身體各區的「大開關」。我們身上有一條脊椎,加上七個主要部位的原始點(例如:頭、頸、肩、背、臀……),每個原始點都掌管一區身體。
比如:
腳痛時,往往不是腳壞了,而是臀部的原始點出問題;
手麻時,肩部原始點可能卡住了修復訊號。
你只要在這些原始點上輕輕按壓,發現特別痛的地方,那就是「原始痛點」,它代表那裡的組織有受傷(我們稱為「體傷」),也是身體修復系統的開關所在。這些點多半位在骨頭旁,傳導力強、離患處近,只要找到對的點,再配合熱源(如熱敷、喝薑湯),很多看起來無關的症狀,都可能慢慢改善。

簡單說:原始點不在痛的地方,但能幫你解除痛的地方的問題。就像廚房燈不亮,問題不一定在燈泡,而可能在樓下的總開關。

原始點不只是「按哪裡」這麼簡單,它是一個整合診斷、治療與保健的完整醫學系統。按推幫你找出症狀的根源(哪裡有體傷);熱源像是燃料,讓身體有能量修復(用薑湯、熱敷、薑粉泥);搭配運動、休息、保暖、情緒調整,這就是幫助身體重啟自癒力的完整方式。

原始點雖然是大開關,但有些狀況需要更多幫助:如果按了原始點,症沒改善,就要去找患處附近上方的壓痛點(小開關);有些症同時來自兩個地方的體傷,那就要兩邊都處理;若出現腫塊、紅腫、變形等「看得見的異常」,這已經不是症,而是「狀」,一定要處理患處本身的痛點(患處痛點)才能改善。
你可以記住三個關鍵概念:
找開關=按推原始點;
接電源=補熱、喝薑湯、熱敷;
幫身體動起來=運動、休息、保暖、好情緒。

原始點的方法就像在幫你重新接好身體的電路,補好電力,讓這台機器——也就是你自己,重新運轉起來。
你不需要背很多理論,只要記住幾個生活化的觀念,就可以開始運用原始點幫助自己與家人。
只要願意試著「找開關、補熱源」,讓身體暖起來、動起來,身體的自癒力就會慢慢發揮,幫你解決長久以來的老毛病。

 
9. 經絡穴位、阿是穴、原始痛點
 
「經絡穴位、阿是穴、原始痛點」這個主題聽起來好像有點「學術」,但其實用一個生活中的比喻來講,大家很快就明白。

你可以把身體想成一台機器,現在出現一點故障了,我們要幫它修好,那問題來了:你會怎麼找出故障點?

第一種方法,就是經絡穴位。
這就像你手上拿著一張古老又密密麻麻的電路圖,上面標了幾百個點。你得根據路線判斷要按哪幾個點,還要搭配組合、順序,才可能有效。這就是傳統的經絡理論——有用,但門檻高、操作也不容易。

第二種方法,是阿是穴。
唐朝的藥王孫思邈發現,有些人用經絡針灸沒效,他改變方式——一寸一寸去按,壓到哪裡特別痛,就在那裡針,馬上見效。這就是阿是穴,也就是「啊——是這裡!」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反應快、有療效;但問題是:它的位置不固定、每次都要重新找,很難教、也不容易傳承。

第三種方法,就是我們原始點醫學的核心:原始痛點。
你可以把它想成是這台機器的總電源模塊,位置固定、操作簡單。你只要找到對應的部位,按一按,再補點熱,這一區的修復系統就自己啟動了。它不像經絡那麼複雜,也不像阿是穴那麼難找。

原始痛點只分佈在脊椎和七個特定部位,這七處就涵蓋了整個身體。而且它不只用來治療,還能幫你診斷——哪裡壓下去痛,就知道那個範圍可能有體傷。
你不需要記幾百個穴位,不用懂配穴搭組。
你只要記住幾個區域,學會按壓、搭配熱源,身體自然會動起來、修起來。

簡單的說就是:
• 經絡像手繪電路圖,複雜又難學;
• 阿是穴全身找痛點,有效但不固定;
• 原始痛點像是內建總開關,固定、好學、效果穩定。

這就是原始痛點帶來的突破——
有療效,自己學得會,也能幫助人。
10. 急救
 
【急救】,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面對,卻少有人真正準備好的一個主題。
請大家試著想像這個畫面:
有個人走在路上,突然間倒下,沒有聲音,也沒有反應。
如果是你在現場,你會怎麼做?
很多人第一時間會驚慌失措,只想到打電話叫救護車。
但在原始點醫學裡,我們強調:
救命不能只靠專業人員,真正能立刻挽回生命的,是你自己當下的行動!

三種常見突發狀況,你一定要認得:
【急救辨識三字訣:歪、抖、悄】
*歪——中風(靜態歪斜)如臉歪、嘴斜、講話含糊、半身無力!
*抖——癲癇(動態抖动)四肢抽搐、臉部扭曲變形!
*悄——驟停(悄然無聲)人突然倒下,沒聲音、沒反應、臉色偶有異常,悄然無聲倒下去,是最急迫、最需要馬上處理的情況!

原始點的急救原則是:快、簡單、馬上做!
記住這句口訣——背、胸、頭!
1. 先按上背部原始點 → 約1分鐘
2. 無效,再按前胸原始點 → 約1分鐘
3. 還無反應,再按頭部原始點及涵蓋範圍 → 約1~2分鐘
你不需要判斷病因,只要依順序操作,就有機會救回一條命!
這就像電器當機,第一步一定是檢查總電源(上背部),再檢查電路(胸、頭)。

要怎麼知道還有沒有救? 看臉色!
• 紅潤、有血色 → 熱能還在,有機會救回來
• 發青、蠟黃、蒼白 → 熱能快耗盡,再難救也要救!

我們曾遇過真實案例:
一位阿伯倒垃圾突然昏倒,女兒邊哭邊按原始點,1分鐘後他突然喘了一口氣,醒過來了! 只要熱能還有一點點,就還有希望!

救回來以後要做什麼?
• 保暖:喝薑湯、敷紅豆袋或暖暖包
• 保持環境安靜、通風又溫暖
• 最重要:避免再次驚嚇或著涼,穩住熱能!

但最好的急救是——預防!
身體就像一台機器,不保養總有一天會熄火。
即使你現在沒病,也可以每天做三件事來預防:
• 按推頭部、頸部、上背部原始點
• 使用熱敷
• 改善生活習慣、維持良好心態
這些動作,都是在做預防性的急救。

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:
事發當下靠行動,事發之前靠保養。
急救不是等有事才學,而是現在學好,未來救人救己!
11. 重症處理
 
簡單講,重症就是身體裡的熱能存款快要見底了,體力明顯下滑,修復力跟著下降,整個人變得又冷又虛。這時候,最重要的一件事是:趕快補熱!按推、保健方法只是輔助,補熱源才是救命的關鍵。最核心的工具是薑粉泥:
內服薑粉泥,從體內補熱能;
外敷薑粉泥,大面積塗抹按推在他處或患處,解除體傷,把熱能送進身體深層。
重症處理時,每個細節都要小心謹慎,就像修一台快熄火的車子,一定要又快又穩。
第一步,找對開關——壓痛點。
如果是針對症,要從他處、患處或兩處一起找壓痛點;
如果是針對狀或異常形態,就直接從患處找壓痛點。

第二步,正確使用薑粉泥。每次塗抹按推,要推到乾了、推不動為一遍,每天建議2到3遍;若體力下降或症狀加重,可以適量增加次數。補充說明:紅豆袋、暖貼、電熱器只能作為輔助,無法取代薑粉泥。特別情況:如果腫瘤破口又大又深,可以用吹風機將液體吹乾,幫助修復。

第三步,按壓時注意力道與時間。力度、速度、時間都要控制在患者能承受的範圍;按推到患者感覺累了,就立刻停下,補充熱源、休息,讓身體有力修復。

第四步,正常的修復反應要認識。如果出現腫脹、疼痛、流血或組織液流出,是修復過程的一部分,不必驚慌;只要保持傷口乾爽透氣,避免包紮、過度清洗,自然會慢慢癒合。

第五步,真正的康復標準。表面腫塊縮小了,不代表痊癒;只有壓痛點按壓時完全不痛,才是真正的恢復。

在日常保養上,重症患者特別要落實四件事:
  • 溫熱性飲食:避免寒涼,飲食中多用薑、胡椒、辣椒這些溫暖食材,食物煮熟、趁熱吃。
  • 適量運動:根據狀況選運動,像咳嗽胸悶可以做伏地挺身;腿腳無力可以從慢爬樓梯開始。
  • 充分休息:累了就休息,但不能整天臥床,適度活動,才能讓熱能循環起來。
  • 穩定心情:不急不怕,信任身體;記得「從因著手,身體自然會慢慢修好」。
康復期也要持續保暖、避免過勞,即使症狀改善了,也不能馬上恢復到以前的生活節奏,要循序漸進。

重症不是絕症,只要守住熱能、找對開關、一步一步來,身體就能從谷底慢慢爬起來,走回健康!

 
12. 總論
 
你可以把總論想像成原始點醫學的地基。就像蓋房子一樣,有了穩固的基礎,整體架構才能穩固、可靠。我們平時學的是怎麼按、按哪裡,今天,我們要回過頭來思考:為什麼要這樣做?這些方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?

如果說以往學的是實作技巧,那麼今天就是要回到源頭,了解這套醫學為何能夠獨樹一幟,又是怎麼一步步發展出完整、可實踐的體系。
那麼,這樣一套完整的醫學,是怎麼誕生的呢?

原始點醫學並不是從書本中抄襲來的理論,而是張釗漢醫師在多年臨床實踐中,一點一滴從病人身上摸索出來的成果。它來自無數真實案例的反饋驗證與反覆修正,才逐步發展出今天這套完整、可行的方法。

從最初以按推解除疼痛為起點,進而建立起「一條脊椎與七處原始點」的系統架構,再結合內外熱源的靈活運用,使整體理論與實作逐漸完善。隨著經驗的深入,對「他處體傷」與「患處體傷」壓痛點的尋找與按推手法也越來越精準。而最具突破性的,是從失敗重症案例中發現:透過薑粉泥的塗抹按推,能幫助危重患者轉危為安、重燃生機。整個歷程,就是一部扎根於臨床、持續優化的醫學發展史。

接下來,我們要談的是原始點醫學的精髓理念:
其實,它很簡單——疾病與衰老的根本原因,是來自體傷與熱能不足。只要補足熱能、解除體傷,身體本來就有自我修復、恢復健康的能力。

在原始點的觀念中,常常提到「因、緣、果」:體傷與熱能不足是「因」;飲食、心情、環境等是「緣」;而身體出現的症狀與異常,就是「果」。如果只處理果,也就是症狀,看起來好像有改善,但實際上只是治標不治本。要真正改變健康狀況,就要從根本下手——處理「因」,並配合正確的「緣」,這才是有效、可持續的療癒之道。

現代醫學常常陷入幾個迷思:
• 把果當成因,
• 把衰老當成疾病,
• 把檢查出的異常當成病因,
• 完全忽略體質,只靠藥物或手術來處理結果。
這些做法讓醫療漸漸偏離了健康的方向,有時甚至是「越治越遠離健康」。而原始點醫學則恰恰相反——我們從因下手,配合正確的緣,引導身體自行恢復,才是真正的療癒。

原始點醫學整體療法的重點非常清楚:
• 按推壓痛點,是啟動身體修復的開關;
• 內服與外敷薑粉泥,是補充熱能的燃料;
• 適當運動、充足休息、穩定心情,則是營造開關與燃料所需的環境。這套方法看似簡單,卻蘊含深厚的智慧。

它的核心精神與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如出一轍,
也呼應了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:「人體的自然療癒力,才是最強的醫生。」
只可惜,現代醫療過度依賴儀器與藥物,反而忽略了這個關鍵:
真正能帶來健康的,是身體本身的修復能力。
原始點醫學不是舊觀念的拼湊或延伸,也不是傳統理論的翻版,而是從實證中淬鍊出來、打破框架、重建思維的一條全新健康之路。它從觀察與按推出發,實現診斷與治療合一;從急救、治病到體質調理,結合醫療與保健;方法簡單,人人可學,人人可行。不依賴儀器、不迷信病名,而是回到人體本源,啟動自我修復的力量。
總的來說,
原始點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,是每個人都能作的自救之法。
是一套真正陪伴人在病中、困中找到出路的方法。
它讓我們知道:
醫學不是只有醫生能懂,健康也不是醫院才有答案。
把健康的主導權,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13. 原始點手法
 
《原始點手法》這部分可以說是從「知道」走向「做到」的關鍵轉折點。
前面我們學了很多理論觀念,了解了體傷、熱能、原始點的位置與涵蓋範圍。
現在,重點來了:理論再完整,如果不會操作,一樣幫不了自己,也幫不了別人。
所以,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學習「怎麼做」。
先從一句關鍵話開始:「解除體傷,首重位置,其次為技巧。」
意思很簡單—真正能讓症狀解除的,不是你手法有多複雜,而是你有沒有找對壓痛點,也就是找到身體的「開關」。這個開關一打開,療效自然就會出來;反之,就算技巧再高明,位置按錯了,也等於白做。

那實際操作時,我們該怎麼判斷、怎麼做呢?
接下來這個診療流程,請大家一定要記住:
1. 第一步:先按推對應的原始點,也就是所謂的「他處體傷」。
如果症狀有改善,就表示你找到正確的開關了。這時要記得加上熱敷,把這個部位處理完整。
2. 第二步:如果沒什麼改善,再來按推患處痛點。
若這時有明顯改善,就代表症狀是來自患處體傷,同樣要配合溫敷患處。
3. 第三種情況:兩個地方都有效果,也就是按原始點有改善、按患處也有改善,這代表這個症狀是兩處體傷共同造成的,那我們就要兩邊都處理、兩邊都溫敷。
4. 最後一種情況:如果是肉眼就能看到的異常變化,像是腫塊、硬結、傷口、潰爛、變形等等,這些屬於「狀」或「異常形態」,那就不需要再找開關了,直接從患處壓痛點著手,加上溫敷,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。
接下來,我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,幫助大家更清楚理解「找壓痛點」的邏輯:
把我們的身體想像成一間房子。當出現症狀時,就像這棟房子的燈突然不亮了。
我們的第一個反應,通常是去檢查總開關。如果打開總開關後,燈亮了,問題就解決了。這就好比你按推原始點後,症狀改善,表示開關找對了,療效就出現了。
但有時候,你會發現:總開關開了,客廳亮了,房間還是黑的。這時就得去檢查每個房間的小開關。如果說總開關是「原始點壓痛點」,那小開關就是「患處壓痛點」。有些症狀來自患處體傷,只有處理患處,症狀才會解除。
接下來第三種情況臨床上也很常見:就是症狀同時由他處與患處體傷共同造成,也就是總開關和房間開關都要同時打開,原始點和患處的壓痛點都要同時按推,才能真正讓整個系統「全面通電」。
還有一種情況,一看就知道根本不是開關的問題,而是燈泡壞了。比如燈泡閃爍、變黑、破裂。這種情況就像我們看到的腫脹、變形、硬塊、傷口等,屬於「狀」或「異常形態」。
這時就不需要再找開關了,應該直接修燈泡,也就是直接從患處壓痛點下手,加上熱源處理,才能幫助身體恢復功能。

那麼原始點到底在哪裡呢?
雖然名字叫「點」,但實際上它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小點,而是沿著骨頭旁邊連成一條線的壓痛區域。可能是一個點、幾個點,甚至一整段都有壓痛感。
所以按推的時候,不需要拘泥到底有幾個點,只要壓下去有痛感,就處理那裡就對了。
整體來看,原始點分為兩大類:
• 一條脊椎線,包括頸部、上背部、下背部
• 再加上七個主要部位:頭部、肩部、肘部、手背部、臀部、踝部、足背部
這些位置加起來,幾乎涵蓋了全身,你身上出現的絕大多數症狀,都可以從這些範圍裡找到對應的壓痛點。
其中,脊椎的壓痛點尋找方式和其他部位不太一樣,請記住以下三個原則:
• 如果症狀出現在身體前方,例如胸口、腹部,就從背後脊椎兩側往上找;
• 如果症狀出現在脊椎兩側,就從脊椎的中央往兩側找;
• 如果症狀就在脊椎本身,那就沿著當下那一段的脊椎兩側上下尋找壓痛點。
如果症狀來自患處體傷,那就要從對應原始點的涵蓋範圍內,從患處周圍以上的位置開始找壓痛點。
甚至就算還沒有明顯的症狀,只是覺得哪裡隱隱不舒服,或按起來有壓痛感,也可以提早處理,這就是原始點醫學說的「治未病」。

接下來講操作技巧:
原始點的主要按推工具是手肘,不過也可以根據部位或需求,靈活運用拳、掌根、指節或指頭來輔助。
關鍵在於:不是靠手出力,而是靠身體的姿勢帶動手肘往下施力。操作時要遵循由輕而重、由淺入深的原則,力道以「略感疼痛但可以接受」為準。
推的時候要注意什麼?
根據不同部位,適度調整手肘的角度、速度、幅度,確保來回動作都均勻柔和。一般來說,每個壓痛點按推約3秒,來回2~3遍即可。

對體弱者要特別注意:
按推不宜太重、不宜太久、不宜太快、幅度不宜太大,一旦症狀減輕就可停止。

另外,我們也會搭配薑粉泥塗抹按推法:
可以先在患處或他處大面積塗抹薑粉泥,再用手肘反覆推動。推到薑粉泥變乾、滑不動了,就完成一遍,可操作2到3遍。這樣可以同時解除體傷,讓熱源深入體內,促進組織器官恢復功能。

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:
再好的技巧,都必須配合不斷的練習。建議大家要多看教學影片,在合格志工指導下反覆操作。
而且永遠要記得:「法無定法,能被患者接受、症狀改善,就是好手法。」
希望這套方法能幫助大家從理論進入實作,一步到位,掌握健康。

 
原始點繁體版

Copyright © 2016- All Rights Reserved.
技術支援:榮尚網絡